预应力构架式钢管风电塔架技术是华斯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斯壮”)与同济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型风电机组支撑结构技术,自2014年构架式塔架概念提出,历经6年多次疲劳试验、结构节点优化,于2020年1月19日在山东省菏泽鄄城成功吊装全球首台160米预应力构架式风塔,并于同年9月28日正式并网发电。
鄄城风塔作为构架式风塔技术的成功应用案例,并网安全运行4年来,得到了风电行业主机公司、能源发电企业、行业协会的高度关注,并获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四年来,华斯壮并未停止创新的步伐,公司拥有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联合同济大学教授马人乐、何敏娟,以及由多名博士硕士参与研发的团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关于预应力构架式塔架技术方面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
风电场站选址是风电开发的重要环节,由于土地指标稀缺和紧张,机位选址变得越来越难。特别是在南方一些水田,土地属性都是基本农田,只有一些灌溉水渠可以利用。传统塔筒结构的基础形式为圆形独立基础,在乡间道路、河道、沟渠上建设风塔需要基础内部设置涵洞,基础造价高,同时,改变河道及沟渠走向则占用土地。
据了解,构架式风塔技术因其独特的结构设计,能够不阻断水渠、不破坏水渠的基本功能,使得乡间道路、河道、灌溉沟渠也成为风电选址的理想位置,增加了风场机位选址应用场景,在保留生产道路和灌溉水渠功能的同时,降低了建设成本。
目前,华斯壮正在建设的湖南沅江草尾风电项目场址高程约25-27米,海拔落差小,属典型平原风电场。机位建设难点主要有:可利用的点位多位于沟渠、生产道路、几乎没有大面积空地,施工条件复杂;相关部门要求在建设风电塔后不能破坏沟渠的灌溉和排水功能,不能影响生产道路的使用功能;机位建设地点位于水田附近,周期尽量要短,减少对农民耕种的影响。
华斯壮的构架式风塔技术因四点式基础结构形式,基础柱头可以根据灌溉沟渠的深度设计基础柱墩高度,从而适用于跨水塘、跨沟渠、跨生产道路建设,塔架底部空间满足车辆通行,使得乡间道路、河道、灌溉沟渠成为风电机位选址成为可能。
未来,华斯壮将坚持践行“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深耕预应力构架式钢管风电塔架技术,为风电行业提供更好的优质解决方案,为构建更绿色的地球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