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让比亚迪、蔚来等品牌一度成为了大众话题的焦点。从燃料端实现电能替代,固然是减少汽车运行碳排放的有效手段,但作为制造业的“扛把子”,汽车全产业链依然面临巨大的碳减排压力。2018年起,联盛新能源通过建设屋顶光伏助力比亚迪等车企实现了绿色生产,并逐步将绿色电力注入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汽车产业碳减排现状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居世界第一,随之带来的碳排放更是不可忽视。汽车作为产业链最长、覆盖面最广的工业之一,要实现整体产业脱碳,少不了上下游产业链协同配合。
在汽车制造领域,电能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超过80%。因此,应用绿色电能和减少电能消耗将成为汽车制造业低碳转型的核心。力争成为全行业绿电伙伴的联盛新能源,正积极将绿电转型方案覆盖至汽车产业链的方方面面。
汽车产业链绿色转型思路
围绕原材料、零部件、整车厂到后市场等汽车产业全链路,联盛新能源结合各环节的能耗情况,总结出了一套绿色转型策略。
上游-原材料:汽车原材料涉及钢铁、橡胶、玻璃、矿产资源等多个行业,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约占全产业链碳排放的40%。除了采用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等低碳材料,在材料生产阶段使用绿色电力是最经济的减排手段。
联盛新能源-河北某钢铁厂分布式光伏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1595万度,减少碳排放约12000吨。
中游-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环节产生的碳排放占汽车制造链碳排放的大部分。目前,不少汽车零部件企业正逐步推进零碳工厂建设,使用清洁能源成为这一环节降碳减排最主要的措施。不少企业还通过优化高能耗工艺及生产流程,实现绿色生产。
联盛新能源-莆田佳通轮胎分布式光伏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2002万度,减少碳排放约15000吨。
下游-整车组装:整车组装环节的能耗和碳排较零部件生产环节有所减少。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热回收节能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生产设备等措施,能有效降低碳排放。吉利、比亚迪等车企打造的“绿色工厂”成为了行业绿色转型的标杆案例。
联盛新能源-西安比亚迪分布式光伏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510万度,减少碳排放约3800吨。
后市场-汽车充换电站: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通过充电和换电两种方式补充电能。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一批集充换电、加油等多位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站陆续建成。2021年起,联盛新能源为蔚来布局的二代换电站屋顶打造分布式光伏,让绿色电力成为新能源汽车出行的源动力。
联盛新能源-上海蔚来换电站分布式光伏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3万度,减少碳排放约23吨。
让汽车全产业链“绿”动未来
今年以来,联盛新能源先后与施耐德电气、奇点能源、思格新能源、天威新能源等优秀行业伙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光储融合、智慧运维、能源管理、微电网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同时,正在火热进行中的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及材料展览会(AMTS 2024)成了近期汽车圈内的热议话题。联盛新能源期待携手战略合作伙伴,为汽车全产业链及相关客户定制“光伏+储能+运维+微电网”一站式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助力汽车产业全链加速绿色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