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连续8年产销量全球第一。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全球销量的61.2%。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我国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提前3年完成产业规划2025的目标。”4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表示。
取得耀眼成绩的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也面临不少新挑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会上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但全面市场化发展还面临四大挑战:一是全面市场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新能源汽车产品性能和质量尚难满足消费者全气候全场景使用需求;二是商用车进展缓慢,商用车保有量占比仅为12%,但占汽车总碳排放量的55%。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仅为10.2%。其中,中重型货车新能源渗透率不足2.7%,远低于25.6%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三是与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相比,充换电、加氢网络、车路协同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四是产业发展遇到瓶颈,仍存在基础资源价格偏高、供应链不畅以及一些技术制约问题。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2023年是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行业深度转型的阵痛期,主线表现在整车价格竞争与汽车产业链转型阵痛、电动车充电难与能源产业链转型阵痛、电池锂价波动与电池产业链转型阵痛。
面对这些挑战,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和在会上介绍了未来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
辛国斌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相关部门一道加强统筹、综合施策,筑牢发展基础,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技术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支持开展高安全、全气候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电池、大功率燃料电池等电动化技术,以及车用操作系统、高精度传感器等智能化技术攻关,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质量性能。
二是积极扩大消费。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及早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接续优惠政策,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试行研究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指导地方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障汽车产业稳定运行。
三是推动车路协同。编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开展城市级应用示范,推动基础设施、数据接口等标准统一,组织开展车用操作系统推广应用行动,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为创新技术应用创造良好条件。
四是强化支撑保障。推动国内重点矿产项目加快建设,加强国际矿产资源开发合作,引导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障资源稳定供应。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发布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新能源汽车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标准制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是加大品牌培育。加大对企业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海外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持续强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统筹布局,加强重大项目窗口指导,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企业,促进产业向优势区域和主体积聚。
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相里斌表示,将加快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高水平科技创新,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规划部署。面向2035年深入研判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系统谋划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的总体战略布局,谋划开放、合作、自主突破与产业化应用协同的推进路径,把技术创新突破与市场规模效应有机结合起来。二是积极推动跨部门、跨行业、多主体协同创新。积极谋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促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氢能、储能与智能电网、第三代半导体、智能交通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同时,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引导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三是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能力,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加大对全固态电池、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等重大科技前沿的支持力度,加强操作系统、基础工具链等底层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注重培养使用战略领军人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支撑。挑战与机遇共存,能源企业积极布局与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在推动自身转型的同时,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永生介绍,在绿氢制备方面,中国石化预计年底将投产国内最大的2万吨/年库车示范项目,所产绿氢与塔河炼化耦合,替代原来的蓝氢和灰绿,实现减碳目标。同时,中国石化还在布局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包头、漳州、海南的杨浦等一批绿氢重大项目,与传统炼化耦合,为交通出行提供绿氢资源。此外,在氢气提纯方面,中国石化共建立了9套氢气醇化和充装装置,总能力达1.9万标立/时。在氢能管道建设方面,正研究布局从内蒙古乌兰察布到北京燕山石化的示范工程,以助力京津冀氢能走廊的高效构建。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明表示,推动绿色能源与新能源汽车融合发展,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的复合调节潜力,提升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促进绿色能源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绿色能源的使用,实现产业的绿色发展,也将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李明建议,通过市场化交易提高绿电使用比例。例如,充电运营商应积极参与绿电交易,提高充电产能占绿电的比例。同时,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应积极实现绿色制造。“我们将积极落实私人充电桩分时电价政策,科学设置峰谷时段,优化峰谷电价比例,引导居民更多地充新能源电。”